陽明山的咖啡樹

 「要不要上來看看?」

某天早上,阿凱打電話來說後山的咖啡樹開花了,約了下午兩點在芝山加油站見面。

一路上有點兒興奮,早就知道陽明山上有咖啡樹,只是一直不得其門而入,阿凱說好像有三個品種,一個是大葉種,一個是阿拉比加種,另一個就不知道了,管他是哪一種,在都市裡能看到咖啡樹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背陽的斜坡上,咖啡樹夾雜在其他的樹種中,不仔細看還分不出來,不過現在是開花期,白白的花掛滿枝頭很好認。斜斜的坡有點陡不是很好走,不小心還滑了一跤。很久沒有走山路了!

枝頭上白花的背後摻雜著綠色的小果實,一顆連著一顆形成一串,一串一串的的包夾著樹枝。土土的,很不出色,大概是野生的關係吧,沒有圖片上那樣密集地很豐富的感覺。樹底下有一些小小的芽,還有一些小樹苗,因為沒有採摘的關係,果實熟了自動掉落土裡,有的腐爛,有的繼續它的生命旅途,自然形成一區一區的咖啡樹的地盤,說是地盤也不大,總共只有三叢,每一叢約有七八顆成樹,每棵樹大約有二到三公尺高,不難採,不過地勢的關係,樹頂上就只能望而興嘆了!

開花以後大約要兩三個禮拜果實才會成長,由綠轉紅還要兩個禮拜吧,又約了一個月後再來看看有沒有紅色的櫻桃果實可以採。阿凱說他如果看到果實成熟了就會通知我。

再次上山是一個半月後的事,這次紅色的果實已經結滿了枝頭,中間還雜著深綠色、暗紅色的,還有一些營養不良的,準備了幾個塑膠袋就採將了起來。採著採著,逐漸體會出果實採收的難處,高低起伏不平又是斜坡,果實又結的稀稀鬆鬆的,沒幾下就覺得累了,而且叢與叢間相隔的蠻遠的,一陣子下來只採收了一公斤多的量,順道挖了一些樹苗準備帶回家種種看。

收穫不重要,過程才是重點,書本上的知識和實際上的經驗永遠都隔了一座山,親身體驗過後感覺咖啡的功力又加了一層。開始處理紅色的櫻桃吧!

仔細的清洗乾淨,一部分用瓶子裝起來連皮一起發酵,一部分剝皮後裝瓶發酵,一部份剝皮後立刻清洗。剝皮後露出了一層黏黏的薄膜,用清水洗不掉,洗了之後還是黏黏的,原先以為這層薄膜是銀皮,後來才知道是外皮。洗不掉,想想就和已經裝瓶的種子一起發酵吧!

第二天,打開瓶子,一股酸味衝鼻而來,真不是好聞!不過用水洗一洗,昨天那洗不掉的黏液竟然一沖就掉了,原來發酵還有這個功用。洗掉了黏液就露出了外皮,接著,用布將這些咖啡豆擦乾,分成兩份,一份放在墊著報紙的寬盤子裡讓它乾燥,另一份用烤箱略為烘乾後,將外皮剝掉再放到罐子讓其自然乾燥。

第三天,發現兩份生豆都明顯的縮小,另外一份沒有剝皮的櫻桃果實,則呈現乾枯變暗的樣子,味道仍帶著果實的原味但更濃一些。

又隔了兩天,看看那剝皮的種子也乾燥的差不多了,想想準備來煮咖啡吧!就將這些乾燥的生豆秤一秤;竟然只剩下大概十分之一的重量,也就是說,原先一公斤多的櫻桃果實處理後只剩下一百多公克,搞了好幾天所得的收穫只能煮五、六杯,原來種植咖啡還真不是好賺!

手邊剛好有朋友從網路上購買的烘焙機---fresh roast,一次可烘焙60公克,剛好可以烘焙兩次,烘焙好後又放了一天,準備煮來喝時離採收時已經一個禮拜了,真是「不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優雅的酸味,水水的質感,不濃,不澀,不過有一股很熟悉的味道,一時想不起來,仔細的在記憶裡搜尋---這個味道很本土!莫非------?問了阿凱,果然不錯,咖啡樹生長的土壤是---「蕃薯田」!難怪濃濃的蕃薯味!

有了這次經驗後,我開始珍惜每一顆咖啡豆!

Andrew 2001/03/0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咖啡 乾燥 陽明山
    全站熱搜

    CAFEWOR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