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書在介紹如何選擇咖啡豆的時候,大多要求看看豆子、聞聞豆子、摸摸豆子甚至咬咬豆子,這些雖然重要,但是先決條件是咖啡烘焙的口味適不適合你,每一個烘焙階段都會因烘焙師父對咖啡烘焙的認識不同而有表現上的不同,更會因為成本因素的考量來調整烘焙手法以謀求最大利益,甲店的「曼特林」並不等同於乙店的「曼特林」,所以最好的方式只有親身一試:「試喝」。

 

「試喝」是從瞭解一家店開始;坐在吧台上,點杯咖啡,看看吧台師父(小姐)如何煮咖啡,跟他聊聊,瞭解一下這家店的歷史,最重要的是要瞭解這家店對咖啡抱持的態度,通常願意接受新知識、詳細解答,且客觀又言之有物、瞭解整個業界動態的店家,對咖啡的態度會積極主動些,也比較能夠照顧咖啡的品質,自然咖啡就不會差到那裡去。

 

供應咖啡豆的中盤商有不少是批發豆子來銷售的,本身並不烘焙,所以能夠的話盡量尋找具備烘焙能力的店家,因為「會煮咖啡是一個層次,會烘焙咖啡再晉升一個層次,若是烘焙的人能夠直接到產地採購咖啡那層次就更高了」,但是台灣目前還不知道是否有這樣的人,也許退休了,以後應該有吧!所以目前的台灣只有足夠咖啡烘焙經驗的人才勉強說得上瞭解咖啡,其餘的只是人云亦云罷了,聽聽就好,不要當真!

 

有人建議依照咖啡豆出油與否來選擇,這個建議對較淺烘焙是沒有錯,不過淺烘焙的豆子要出油也要十幾天,不用等到出油就沒有香味了,而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快一點24小時就出油了,最慢也只要3天,如果照出油的情況來選擇,那深炒的豆子不就要丟掉?況且未來的咖啡豆會走向包裝的方向,根本看不到、摸不到咖啡豆,所以依出油與否來選擇說服力不高!

 

新鮮烘焙的咖啡豆有鬆脆的咬感,但是,放置十來天的咖啡豆咬感也不致太差,所以要求鬆脆的咬感,對於最佳飲用期烘焙後7到10天的建議似乎也不甚實際,剝開咖啡豆,看看裡外顏色是否均勻,是烘焙的基本要求,跟新鮮無關,而表面光滑平整的要求,更是表面功夫,所以選擇咖啡豆沒有別的方法,只有「試喝」一途,烹煮時泡沫、氣泡愈多就是愈新鮮,但是新鮮就是代表一切嗎?

 

品質穩定才是選擇重點,尤其是大廠牌的咖啡豆,烘焙好到消費者手上通常要一個月以上,若是進口品牌半年是正常的事情,所以如何維持品質的穩定才是各大咖啡公司的重點,例如義大利Lavazza的super oro就有十年不變的美譽,試想,如果一家烘焙商的曼特林咖啡的口味、品質常常不一樣,叫人如何做評價呢?

 

咖啡的口感好不好是另一個重點,這是個人的主觀意識,別人的建議只是建議,所以選擇咖啡豆還是只能勞動尊駕,「試喝、試喝」多做比較吧!

Andrew 2001/03/25

arrow
arrow

    CAFEWOR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