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是開咖啡館的,我是做咖啡買賣的零售店,在此之前我是個小型餐飲器材進口批發公司的業務。

 

1988年在士林夜市開了一家販售咖啡的小店,那年我26歲。目前的店是1991到現在28年還在原址繼續經營。這樣有31年多了。再加上工作2年,在這個業界也有33年了。

 

1995年開始自己烘豆,做烘豆機的原因是---一開始是買不起,接著是為生活,後來是為了找好味道。畢竟做工是件辛苦事,沒有經濟壓力跟理想追求很難持續那麼長的時間。

 

很多人問說是不是喜歡咖啡才來做咖啡-----,並不是,做咖啡之前不懂咖啡,僅僅是為了生活,會做哪麼久,勉勉強強的說好聽的是總是得搞清楚自己做的事情----

 

烘豆要搞清楚,沖煮要搞清楚,喝到甚麼要搞清楚,器材要搞清楚,生豆產區種類要搞清楚---,總之是為了搞清楚咖啡的全貌所以要有夠長的時間做夠多的事---,沒有甚麼訓練或學習的概念,就是盡量搞清楚---,這東西沒人能教的---,到處去看,到處去摸機器,到出去找人聊--,然後發現都是不懂裝懂的---,會做生意的很多,說得一手好咖啡的更多,但是懂咖啡的我是還沒碰過--,頂多是某一方面有一些鑽研這樣。

 

跟不懂裝懂的人聊咖啡是很辛苦的事--,所以就盡量避免跟那類人接觸,盡量不要有來往,以免自己難受別人尷尬,獨善其身自得其樂是基本原則。

 

很多事情要做很久---,然後要做好做很久---,才會慢慢感受到[價值][價值]來自於自我肯定---,做得很好--,真心佩服自己做得夠好,相當程度說是自戀,人必自戀方有才。真正有才能的人不會為世情左右,一往直前,無悔,乃至一生懸命。

 

所以一生懸命是無悔,有悔就萬般無奈了---

 

歲至中年難回首,往事不堪儘蹉跎,漫步踏前去無路,春風已逝兩茫茫。

 

不曾一生懸命,那所謂的中年危機大抵如此吧?

 

許多事不再是能掌控的了,原先的優勢能力也逐漸被取代了,日漸成熟的社會代表的是遲緩而僵化的經濟--,任何的轉場都是重新來過--,而新科技很少是半老的人能理解適應,期待再奮發的能量與能力也日薄西山----

 

待退-----是莫名的不安,我還有用---的內心吶喊卻是無處宣洩。

 

中年,人生又回到起跑點,不再是凡事新鮮,積累實力經驗發揮所長的慘綠少年得意青年,50歲過後會發現,慢慢又回到陌生徬徨對未來不可捉摸的不安,因為原先的能力體力在50歲過後很明顯的衰退了,漸漸使不上力了。

 

50歲前的30年是人生的黃金期,50歲後的30年就要安排如何度過了。

 

我想大多數已到中年的人要求的不多,有事做,有收入,有社交應該是50歲後的最好生活方式。

 

重點是有收入----

 

2019081501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FEWORKER 的頭像
    CAFEWORKER

    CAFEWORKER 咖啡工人

    CAFEWOR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