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26歲開店

這個年紀在那個年代算是年輕的---,現在看來也是很年輕---

所以我不會說年輕創業不好---,是沒有經驗就創業不好----。

創業之前有一種東西要先認識---這東西叫做產業--,應該聽過產業工會,或產業公會之類的,工會是勞方,公會是資方。

創業有兩個最重要的關鍵---上游跟下游,上游是供應商,下游是客戶。

工作的目的是認識上游,建立下游--。

有沒有很清楚?

工作的目的不是要賺薪水,是要建立上下游-----,如果你想創業的話。

那甚麼叫產業?產業就是你的競爭對手們--!

記住,不是朋友---,是競爭對手,包括你的老闆,你的同事,你的員工,你的老師,你的學生,你的朋友-----這些你的敵人。

當然可以是競爭關係,可以是競合關係,純合作關係很難--很難--。

老闆最大的競爭對手常常是自家員工--,畢竟最了解老闆的是員工--,而老闆並不太能知道員工在想什麼---。

當然老師最大的競爭對手也往往是學生--,所以桃李滿天下不要太高興,多的是辛酸淚。

我想很多人應該心在淌血了--吧?曾經是倚賴的左右手,曾經是得意門生,竟是結束自己職業生命的殺手。

我常常講當老闆實在是一件很吃虧不討好的事,尤其是像我們這種小規模的買賣業--,為了多做些生意,請了幾個人,帶在身邊教他各種技巧,付他薪水,給他產品,給他區域,給他客戶,到頭來收割你的客戶置你於死地---。

還有更慘烈的是--,前員工們聯合鬥老闆,前員工們又互鬥--,然後又各自聯合外人互鬥---。所以我到現在寧願一個人做,也不想教人請人---。

說起來我工作的資歷只有兩年---,不過足堪安慰的是兩年的業務經驗--就算30年沒見還是有些老客戶在展場看到我還叫得出我名字--。

開咖啡店是我的本業--,嚴格說來應該是咖啡器材店--。

民國70年代是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的年代--,各行各業的發達,間接受益的就是餐飲業,在一家小型的玻璃瓷器進口商當業務是第二份工作,有多小型呢?就老闆,老闆娘,再加我一個送貨兼業務,總共3個人。

那個年代是有票據法的---,45歲以前的應該是沒聽過---,甚麼是票據法呢?就是跳票以後,支票沒有贖回,被告到法院後,法院會判你拘役或罰金的---,而且罰金是票面金額,頂多打個一點點折扣,罰款沒繳會被抓去關的,很可怕吧?所以那個時候信用是靠票據法支撐的,不要以為罰款繳了就沒事,那張沒兌現的支票還是算債務喔,持票人還是可以繼續追討喔,票據法最可惡的地方就是,民間的債務可以欠,政府的罰款要先繳,不能欠,但是可以分期,所以在台灣經濟發展最高峰時,票據法也扼殺了許多人的轉機生機,等於是雙重處罰。最後終於修法取消。

我去上班時還幫老闆去台北地方法院繳了10期每期29999元的罰款,有時候沒錢繳還去拜託書記官緩繳---,那個年代真的要很會賺錢才繳得起的----,我老闆帶我跑了兩個月的業務之後,就把業務丟給我,我就跑了兩年全省餐具五金行約500家客戶,所以我離開時是有500家客戶的,光是同業間調貨過水抽%,就有遠高於薪水的收入,雖然後期有跟老闆合夥也自己進口批發一些東西批給這些客戶,但是我創業的時候沒有選擇做進口批發,而是開咖啡器材零售店。

經濟最好的時候,其實也是競爭最激烈的時候--,貨源不足,買空賣空,一貨兩賣,高價低賣,假貨真賣,監守自盜,惡性倒閉等等各式各樣的詐騙任何你想的到想不到的骯髒手法都會發生---,詐騙王國,盜版剽竊王國絕不是浪得虛名----,然後這些人隨著大陸改革開放---也將這一套帶進去大陸----,真的不要怪大陸人---,不要怪大陸那麼多貪官汙吏,大陸那時候有90%以上的文盲,窮怕了的大陸官員--,碰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台商---,是一拍即合,只是苦了老百姓---。

幾乎每個月都有債權會議---,煩了,所以算了--。做店面收現金比較實在。

那時候因為餐飲業的發達--,餐廳的業務便從一般的家用五金百貨行獨立出來成為餐具業---,因為西式餐飲的流行--除了吧檯飲料酒類的調製之外,咖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慢慢的咖啡也變成餐具中盤商的營業項目,再隨著百貨業的興起,中興百貨美食街打響名號之後,百貨公司的咖啡紅茶吧也成為當紅的業種。咖啡因著百貨公司及餐飲業的鼎盛時期,也外溢到一般市面--,大大小小的商業簡餐也因應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大量興起,也帶動了諸如蜜蜂咖啡,力代咖啡,嵐山咖啡等等商業午餐連鎖咖啡的熱潮。

經濟好了,喝咖啡的習慣也有了初步的養成--,在咖啡店裡喝咖啡時煮咖啡的虹吸壺也成了注目的焦點--,喝咖啡的閒情逸致也使得咖啡開始獨立於餐廳,雖然大多有賣餐,但那時許多的附餐咖啡也大都是用虹吸壺出杯,義式咖啡是解嚴後開放出國觀光以後的事了----,至於手沖--根本是不入流的廉價咖啡好嗎?後來的真鍋咖啡雖然有稍稍改變一下手沖的地位,但是並沒有成為學習的項目---,所以咖啡器材店在這個時候開始獨立於餐具業----,教也是教虹吸,考照也是考虹吸。那時候虹吸壺的盛況,都是5箱10箱出貨的---。

這段餐飲業變化的歷史並沒有很長---也不過就是近40年的事而已,自烘業的歷史更短---不過就近10年開始。

所以咖啡要講產業歷史實在是很短---,就算是檯面上的老店也大都是餐飲業---並非咖啡業著,傳統的咖啡烘焙業者主要經營對象是餐飲業,而新興的自烘業,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為什麼?---

因為specialty coffee是建立在玩家身上---,一群對咖啡有興趣的外行人身上---,目前所有的自烘思維都是玩家思維,並非產業思維---。

這是一個自戀又高傲的族群---,一群沒有產業基礎的人--玩起了specialty coffee。

當然後面是有人順勢堆舟---,這個是後話---

甚麼是產業?就是有上中下游,製造商,進口商,大中小盤商,零售商,這是傳統的通路---,也就是所謂的產業鏈---。

製造商,進口商,大盤商的角色大約相似,中盤商通常是批發直接客戶業務多,零售商是前線接近消費者的一環--,零售商通常也兼具中盤商的身分,業務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摸清消費趨勢並知悉敵情,而中盤商通常是地區性的重要客源的掌握者。所以中盤商是廠家必爭之地--。

講這個對現在年輕的你來說是不是很陌生---。

你進入這個行業時,你的上游是誰,你的下游是誰?

是網路嗎?是社團嗎?是老師嗎?是比賽嗎?---有這些你是可以做到生意,做的不錯的人也所在多有,但這不是產業---,其他行業或許是,咖啡是喝習慣的---,咖啡館是要跟消費者面對面的---。見不到消費者是很難維持長期的關係。

你要有穩定的貨源,一手的情報,你要有上游,尤其是你生意好的時候,你需要厲害的上游。你要養出忠實的顧客,'你要能與下游親近,你要生意好你要有喜歡你的客戶。

這些都不在網路上,不在社團裡,也不是老師可以教你的---。

只有你的老闆可以教你--,而你必須用工作換得。

記住,你願意工作,才有產業。

不工作或不屑工作--,實在無法在產業裡生存。

19030402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WOR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