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8年寫的文章,20年過去了,台灣的經濟原地踏步,貧富差距更大,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或許抱緊美國大腿是個轉機---也或許是更大的危機--,所謂聖人不仁以蒼生為芻狗---,人民的真正價值只是個提款機吧---!?

 

咖啡市場現況

  研磨咖啡市場經過十多年的醞釀後,終於開始開花了!

咖啡進入台灣少說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初期的台灣人民對咖啡的印象卻是相當的兩極,早期的咖啡是地位和品味的象徵,是有錢人家和有辦法的人才享用的到,到了1970年代末期,一般人對咖啡的印象大部分是從電視上的即溶咖啡廣告獲得的,當時咖啡的主要用途是送禮,另外就是與國外有接觸的人如藝術家、貿易商、留學生等,通常是經濟能力許可或是工作上接觸過咖啡的人,才會培養出喝咖啡的習慣。這是所謂的家用市場的情形,對咖啡的印象大致上可有可無,但是當時對咖啡館的印象就不是如此了,當時不叫咖啡館,叫咖啡廳!咖啡廳者和舞廳、酒廊是一類的,很多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所以被警方歸類為特種行業,三不五時得配合臨檢或查案,所以一般人是不會到咖啡廳的,影響所及,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老一輩的人極力反對子孫到咖啡館工作!當時的咖啡是寄生在西餐廳的套餐裡,點套餐時服務生會問你「附餐」要咖啡還是紅茶?如果你點的是咖啡,那麼餐後就會端上用小小的「附餐杯」盛裝的咖啡,民國60年代初期,一般人的薪水大約是6000-8000元上下,一杯咖啡要價至少80元以上,所以喝咖啡是有錢有閑階級的專利。

  咖啡館的窘境一直到解嚴之後,當人民可以自由自在的的出入國門後,才漸漸有了改善,到國外轉了一圈才知道咖啡在國外是如此的風行!再加上政府法令的配合,咖啡這種會上癮的飲料逐漸的在國內流行了起來。到了二十世紀末,咖啡在台灣開始了進入高峰期!而且至少二十年內不會負成長!如果恰好大陸改革成功了,甚至可延續100年以上,為什麼呢?

  以餐飲業來講,最近三十年來,從中式餐廳的川菜、粵菜(含茶樓)、江浙菜、台菜、海鮮樓等,路邊攤式海產店、火鍋店、啤酒屋、羊肉爐、薑母鴨、漢堡店等,西式餐廳的AB餐、法國菜、義大利菜以及日本料理店等,飲料類的冰果店、茶藝館、泡沫紅茶、PUB等,每一種業態平均的壽命約為八年左右,大概是二至三年成長期,三至四年高峰期,二至三年衰退期,其成長曲線呈倒V型,同時前一業種的衰退期通常是下一業種的成長期,也就是說會有一種突然滿街都是同類型的店,一段時間後忽然又被下一個流行業種所取代了的現象,但是,最近幾年業種交替似乎有加快的情形發生,如湯包店、滷味攤等幾乎是才剛出現就開始消失了,下一波的流行是蛋達店,應該可以撐上二、三年吧?

  以上的敘述顯示,台灣人做生意都是一窩風的,看到別人賺錢自己就躍躍欲試,幾乎都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投入市場,而且怕賺不夠還越開越大,最後弄得滿街都是,搞的消費大眾一下子就吃膩了,只好換換別的口味了。

  是的,咖啡為什麼能夠至少二十年不會衰退,最大的重點就是;她不會「膩」,只要是會上癮的東西,只有越吃越多。不會「膩」的,除非消費習慣受到重大的改變,例如茶葉,在台灣不管是茶行、茶藝館、泡沫紅茶等,都明顯的減少了,以泡沫紅茶店來說,沾惹上色情後已是窮途末路了,因為要找激情靠的是酒,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台灣的年輕人已經沒有喝茶泡茶的習慣了,尤其現在的年輕人那有閒情逸致,慢慢的在那裡耗時間,所以消費習慣改變了,茶葉注定要衰退,咖啡正是取代茶葉成為21世紀中國人的飲料!而中國人是咖啡最後且最大的市場,此所以咖啡不衰退的原因。

 

  另一個不衰退的原因:咖啡完全符合快速發展中社會的需求,愈繁忙、愈進步的地方愈需要咖啡,為什麼?因為愈繁忙、愈進步人所承受的壓力也愈大,而咖啡從一千多年前被發現後,受歡迎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提神和穩定情緒。這點也是雀巢即溶咖啡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崛起的原因!

  因為咖啡是這樣子的飲料,所以在國外經營數百年者有之,經營數代的有之,經營一輩子的有之,把咖啡當作事業經營的更有之,而且咖啡在國外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是生活上必備的飲料,開家咖啡館就像開冰果店的意義是一樣的,很平常,但是台灣咖啡文化進來得晚,水準非常的攙差不齊,喝咖啡的習慣還未普及,經營咖啡館就變得很不平常了,不是興趣、夢想、就是兼差與玩票的性質,因此造就了許多的個性店、風格店,用許多流行的語言、華麗的裝飾來包裝咖啡,然後隨著流行而起伏不定,還有另外一種現象就是商業簡餐咖啡店的風行,因為無法以咖啡來吸引消費者,所以就變質為餐飲百貨店,在菜色不斷的變換下,終於殫思竭慮,最後不得不草草收場。所以咖啡餐飲店常常給人經營不易、轉手快的印象。

  隨著全世界政經情勢的轉變,中國大陸是未來一百年最大、最有影響力市場,而且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勤奮美德,足以為「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提供擔保,但是眼前的亞洲金融危機似乎將要粉碎這個預言了,只要人民幣失守,東亞的前途似乎是一片黑暗,然而這一波金融風暴對台灣而言卻是無限生機的開始;台灣將藉者這次的風暴得以調整經濟的體質,向更繁榮、更富庶的國家邁進,為什麼呢?

  台灣得以躲過這一波經濟風暴的襲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民間有錢。也就是藏富於民!所以民間不必靠政府的救濟,反觀東亞各國,民間大多是窮人,平時就需政府的救濟,一旦風暴來臨只有應身而倒了!各國都不景氣,以外銷為主的台灣不可避免的也會受到影響,而且正陸續顯現中,譬如政府調降年成長率就是一個警報,那麼台灣為什麼有生機?

  台灣目前的發展很明顯的走向技術密集的產業,勞力密集的產業正不斷的外移,另外環保意識的抬頭,許多高污染的行業勢必被排斥在外,最後台灣經濟將走向以高科技和服務業為主,其他民生必要工業為輔的型態,這一波的金融風暴加速了這個趨勢的產生,因為台灣民間無法找到對外投資的標的後,只好回頭投資內需型的產業,政府的政策也回應了這個趨勢,這樣子的趨勢值得樂觀的期待,台灣為了追求經濟的發展,犧牲了文化品質的成長,各界一片功利主義的殺伐聲下,產生了道德低落的新一代,實在有必要喘息一下好好的調整台灣的體質,如果政府提振內需的經濟計畫,能夠著重於軟體的發展,而不僅僅是硬體的建設,那麼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實在是可以期待的。

199808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FEWOR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