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大概只有我在講所謂的精品咖啡豆商業豆化及加工食品化。技術觀念進步,商業豆必然精品化,而所謂的精品豆只不過是商業豆的優化處理,差距逐年縮小;我不認同任何人為添加物的奇怪處理法,只要不是天然環境菌種自然發酵的,我認為就是食品加工產品,不是農產品。202303201300
全世界大概只有我在講所謂的精品咖啡豆商業豆化及加工食品化。技術觀念進步,商業豆必然精品化,而所謂的精品豆只不過是商業豆的優化處理,差距逐年縮小;我不認同任何人為添加物的奇怪處理法,只要不是天然環境菌種自然發酵的,我認為就是食品加工產品,不是農產品。202303201300
咖啡館永遠不敗的四個關鍵--氛圍,音樂,餐點,厲害的老闆娘。
咖啡館是有流行潮流的--從早期的日式如真鍋羅多倫,義式歐風如ILLy Lavazza,美式星巴克西雅圖風格,北歐白色溫馨明亮等地域風格,如原木,工業風,極簡等建築風格,到晚近的清末明初的上海風,眷村,老屋,乃至大正,昭和等舊時代風格,每隔一段時間約莫8-10年逐漸轉換--,這三五年大稻埕一帶明顯的日末民初的懷舊風--大量的文青咖啡館落腳於此是歷史使然,另一類是有產業代表性的廢棄工廠換裝為負有歷史價值的觀光產業,還有大量的日末時代建築,舊國營單位及政府的老舊官舍宿舍的復新等等莫不以文青產業入駐為號召,其中自以餐飲咖啡館文具書籍音樂雜物小件等個性產業為吸引人潮為引-繼而促使年輕人投入--,活絡歷史記憶-文化傳承-在地認同-民族意識。
關於咖啡兩三事--(四十九)--specialty coffee 所謂的精品咖啡的陌路?末路?
從所謂的第三波開始的課程證書比賽、設備銷售、生豆競標與產地莊園之旅,最大宗的咖啡商機之後,specialty coffee 所謂的精品咖啡接下來的動作是甚麼?
關於咖啡兩三事(四十五) 烘豆的人那麼多,烘豆水平提升了嗎?
那年跟一些咖啡同業去了日本東京灣邊的幕張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國際餐飲旅館設備展,那時候在士林夜市開店已經五年--,會去是因為1991年買了人生第一台義式咖啡機,FAEMA COMPACT S內建濾心的手動版單孔咖啡機,代理商邀約去當時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東京見見世面,記得那台單孔機是9萬元左右,30年前的9萬元,能做甚麼?,那時劍潭附近巷弄一樓的房價好像沒有超過200萬,再加個幾萬應該是可以付房子的頭期款了吧---當年也買了人生第一台車四代cv3--,年輕嘛自己出錢就是要三門車-----是不?
從2004年開始,咖啡產業有了不一樣的發展---,巴拿馬波奎特翡翠莊園的橫空出世,為(specialty coffee特色咖啡)做出了有力的註解,充滿花香熱帶水果風味--令人驚艷難以忘懷的絕佳風味,一時間瘋迷了全世界的頂級咖啡市場--,至今仍餘波盪漾--。
為何說是餘波盪漾呢?-----這也是本篇標題的原因---生豆的品質因此而提升了嗎?
1998年寫的文章,20年過去了,台灣的經濟原地踏步,貧富差距更大,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或許抱緊美國大腿是個轉機---也或許是更大的危機--,所謂聖人不仁以蒼生為芻狗---,人民的真正價值只是個提款機吧---!?